5月16日下午,由我校教务处和建设工程学部共同举办的大连理工大学第十七届结构设计大赛在综合实验三号楼五楼多功能厅顺利举办。
本届大赛的题目是“高桩码头模型设计、制作和加载试验”。大赛历时一个多月,共有来自于建工、运载、机械、能动、化环、电信、材料、建艺、人文学部的96组同学报名参赛。
出席这次大赛的嘉宾有建设工程学部副部长王宝民教授,学部党委副书记兼副部长李英敏教授 。
出席这次大赛的评委老师有土木工程学院姜峰教授、土木水利实验教学中心主任陈廷国教授、土木工程结构研究所副所长王吉忠教授、土木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黄丽华教授、董伟副教授、王骞副教授、徐嘉老师和邱文亮老师。
本次比赛分为开幕式和模型加载两个部分。比赛开始前,王宝民教授简单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结构设计大赛历届以来的传统,表示今年学校和学部对这次比赛的投入力度很大,学部鼓励并大力支持创新型人才的发展。同时他对积极参与的同学们表示了欣赏,期待同学们在这次比赛中的表现。
随后是学生代表陈亚男同学发言,她和同学们简单交流了一下她在准备这次比赛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和收获,然后预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比赛正式开始,选手按顺序称重之后把他们设计的码头放在加载台上进行加载,加载的顺序是:水平荷载I——水平荷载II——竖向荷载。
1.支承形式:采用柔性支承形式,即将模型桩基底部埋置于碎石槽中,埋置深度为200mm。
2.水平荷载I:在模型上部结构顶板1/5或4/5分点处进行水平力加载,荷载大小为5kg。
3.水平荷载II:在模型上部结构顶板长边中点处,与水平荷载I施加对向进行水平力加载,荷载大小为7.5kg。
4.竖向荷载:首先在模型顶板上放置一块加载板,然后在加载板上逐块放置重量为5kg的金属重块,一共15块重块。
比赛结果将于赛后由裁判根据公式评判出。
整个比赛井然有序、气氛热烈,参赛选手在进行加载时或有些紧张,或从容镇定,在场的人在加载时都为他们暗暗紧张。每到加载成功的激动时刻,现场观众和选手都一起拍手祝贺。
评委老师们在认真观察参赛作品并不时提问选手,同时对加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老师们也时常来到加载台前,直接指出设计的结构中的优点和不足。
因为参加选手众多,模型加载耗时较长,比赛直到晚上23点才结束。共有53组作品接受了检验,至此大连理工大学第十七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完美落下帷幕。
比赛结果
比赛一共设置三个奖项,一等奖2组,奖金1500元;二等奖6组,奖金500元;三等奖10组,奖金200元。
一等奖
·张乐朋(袁愽文 、朱磊)
·魏获晴(孙凯、赵卓瑶)
二等奖
·陈亚男(郭雷、范茂森)
·李华硕(陈文磊、刘哲睿)
·岂泽宇(俞前、宋鑫民)
·郏凯亮(车龙、杨香)
·张鹏(李屹、莫寒)
·刘学郑(熊羿、王泽元)
三等奖
·任江麾(栾曙晴、李奕聪)
·王徽(石杰洋、李子恒)
·王月(关博、马佳丽)
·肖颖(惠磊 、刘腾远)
·崔巧艳(闫靖晗、王鹏飞)
·李豪(朱海瑞、解波)
·李鹏{土水}(陶泽锋、薛婷)
·张文佳(马林溪、涂玥晗)
·朱怡洁(张博涵、陆天钰)
·张晨宇(罗锐、李骄阳)
这次比赛结构模型体积比较大,安装并加载的过程需要一次次放置碎石,每次放置时现场都烟尘飞扬,场务和志愿者们戴上了口罩,从中午13点到晚上23点不辞辛劳地为参赛队员装卸碎石。
到最后比赛结束以后,他们还留下来收拾加载台并打扫现场。感谢比赛中一直为大赛而付出辛劳汗水的场务和志愿者们,有了你们的辛苦付出,大赛才得以顺利进行。
尽管比赛耗时10个小时,但评委老师们一直兴致勃勃地关注着同学们的加载情况,很有耐心地在指导点评,直到比赛结束才回去。
感谢一直在现场指导的评委老师们,有了你们的指导,大赛才如此丰富而精彩。
结构设计大赛是全国传统四大项科创比赛,一直秉承着“面向未来教育体系,培养高水平工程师”的宗旨,它的举办拓宽了学生的科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合作精神,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综合科技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营造了校园科技创造的氛围。
在本次比赛中也涌现出了一批有水平、有创意的设计作品,发掘出一批在有能力、有特长的同学,推动了我校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育工作,也大大助力我校“双一流”大学的建设。
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一定会越办越好,期待明年会有更多同学参与和大家更加精彩的表现!我们明年再见!
责任编辑:付光毅(校团委宣传部)